蘇州開放型經濟工作位居江蘇首位。3月30日,蘇州海關迎來25歲生日,“創新紅包”是蘇州海關發出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通關改革落地 呼應企業新需求
“過去我們需要兩個人同時在兩臺電腦上辦理申報,現在一個人只要一兩分鐘就可完成申報并獲得通關信息。”蘇州偉中報關有限公司經理汪珊珊表示,這不僅節省了企業人力,效率也大大提高。
讓汪珊珊感到方便的是關檢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三互”全國統一平臺。蘇州海關與國檢部門以這一平臺為基礎共同開發了“關檢e站通”系統,企業只需在系統中一次申報數據,系統通過短信將查驗和放行信息通知貨主,可為企業節省近30%的查驗通關時間。去年8月,太倉口岸在全省率先開展“單一窗口”試點,進一步拓展了互通的領域。
上海自貿區“19+11”項監管創新措施也在蘇州地區得到了迅速消化吸收再創新。其中,“批次進出、集中申報”通關模式已經覆蓋企業1440家,每年企業成本節約152萬元,每份報關單減少通關時間1個小時;“簡化無紙通關隨附單證”受惠企業7628家,每份報關單平均減少通關時間0.5個小時;企業自行選擇運輸時間和運輸工具,預計每年企業減少運輸成本20萬元。
創新監管方式 培育增長新動能
作為“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蘇州一直在利用科技創新監管方式、促進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現在我們每次辦理賬冊變更等手續可節省約200元,辦理時間縮短近一半。”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物流總監王峰說。2015年11月,蘇州地區啟動加工貿易聯網監管一體化集中作業模式試點,企業賬冊設立、變更實現無紙審批,降低企業成本。截至今年2月,已有83家聯網監管企業依托加工貿易一體化輔助平臺辦理電子賬冊變更業務1258筆。
蘇州海關還積極推行查驗單兵業務改革。海關在pc端派單后,相關數據直接下發到“單兵”平板上,查驗關員直接在查驗現場記錄查驗情況,貨物照片、查驗結果,實時上傳至查驗管理系統并實時審批,后續工作與查驗工作同步完成。蘇州海關監管通關處副處長糜國清介紹說:“單兵作業改革后,單票貨物查驗時間平均縮短半小時。”
運用“互聯網+”開展行郵物品自主申報、自主繳稅改革,讓老百姓在家中也可辦理郵件進出境業務。蘇州海關自主開發的“驛關通”遠程郵件申報系統,已納入南京海關進出境郵件監管系統二期開發。
依托創新監管方式的新型貿易業態也在迅速成長。蘇州新區、昆山試行“保稅維修業務”,去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進出口維修物品共計14294項,進出口值達63.4億元。
對接“一帶一路” 拓展開放新空間
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目前,由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始發的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已實現中歐班列、中亞班列雙線同步開行。“2015年,‘蘇滿歐’進出口班列、‘蘇滿俄’‘蘇新亞’出口班列全年開行122列(次),同比增長248%;貨值9.9億美元,同比增長338%,實現翻三番。”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趙琛對“蘇滿歐”等線路運營充滿信心。
“蘇滿歐”班列裝載的都是長三角地區生產的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而海關通關的便利性以及鐵路換裝的速度,是這條班列的真正優勢所在。今年1-2月,蘇滿歐出口班列共開出10列,運輸892標箱,貨值6952萬美元,貨量5083噸,分別增長13%、26%、21%。隨著“蘇滿歐”運營線路的逐步成熟,運輸商品也從以電子產品為主向多元化發展,服裝、旅行、家用、嬰兒用品等家居用品、汽車零配件、運動用品及辦公用品也開始暢銷歐洲地區,出口地區以波蘭、德國、捷克等中歐地區為主,占出口總量的56.88%。今年,蘇州海關還將同步推動蘇州鐵路國際口岸和多式聯運監管中心建設。(戴舜生/文)
南寧海關舉辦“情定國門?愛滿南疆”主題集體婚禮國門前截下一堆“假蘋果”手機殼海關高效服務助力舟山金塘港迅猛發展海關為保稅區內企業開辦新業務保駕護航化工危險品報關,化工危險品進口報關流程資料上海首票內貿跨境運輸貨物順利通關世界主要大洋航線(二)心系群眾辦實事 人民海關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