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敏、姜文涵、宮坤是2022年9月剛入職青島膠東機場海關的3名新關員。入關報到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3人便寫下請戰書,奔向疫情防控一線,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扎根國門口岸。在一線奮戰的歲月里,她們迅速完成從畢業生到國門衛士的角色轉換,讓自己的努力在青島空港綻放一抹芳華錦繡。
8年專業的國門實踐
“誓言堅守前沿線,瘟瘴無門侵我方”是孫慧敏的入職初心,她要將8年公共衛生專業所學運用到衛戍國門的實踐中。
即便擁有醫學背景,孫慧敏也需要在崗前培訓的第一關——防護裝備穿脫方面下大力氣。她必須“一刻不落”地接受帶教師傅的教導,理論考核成績合格,實景演練操作規范。
為此,孫慧敏迅速熟記最新口岸防控技術方案,匯總實操中的疑難問題并見縫插針地請教,還能舉一反三,模擬手套破裂、口罩滑脫等緊急狀況提升應急處置能力。逐漸地,她編了一套有3個步驟、4個要求的防護裝備穿脫口訣。有了口訣,孫慧敏迅速形成準確穿脫防護服的準確記憶,她還將口訣傳授給后續前來支援的同事,成為大家公認的崗前培訓“助教”。
流行病學調查是海關衛生檢疫工作的重要環節,因為孫慧敏成長迅速且膽大細心,她被安排在流調區的旅客分流崗位上,主要負責旅客引導工作。
“這個管里面是喝的嗎?”“小姑娘我用老人機找不到申報碼呀”……在流調區10米長的通道上,孫慧敏每天需要分流旅客、解決各類問題,但她從不抱怨喊苦喊累,因為她始終記得科長的囑托——“旅檢人要時刻保持精神飽滿,遇到特殊情況迅速響應,我相信你。”
“事非經過不知難,我的同事已經歷近3年鏖戰,我要將海關人勇毅的本色傳承下去。”孫慧敏的工作日志寫到了100多頁,這本日志還將繼續見證她接受淬煉,不斷成長的歷程。
第1天到第100天的轉變
“9月29日是極其難忘的一天。我激動終于實現海關夢,好奇未來的崗位是怎樣的,也忐忑能否承擔起國門衛士的責任。”姜文涵在青年團員交流會上分享“上班第1天”。
第一次走進辦公室,文件柜里上百本工具書讓姜文涵驚訝,她發現初任培訓學習的只是皮毛,真正要掌握的東西太多太多。加上青島空港新增、復飛了多條國際航線,需要不斷提高作業效率才能保障較以往成倍增長的航班和旅客順暢通行。在這種背景下,新關員必須迅速提升實戰能力,這對姜文涵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姜文涵給自己制定了“成長計劃”:用2至3天時間讀記崗位操作手冊,在查驗、征稅等環節實戰應用,隨時隨地向有經驗的老關員請教問題、分享感受,做到有疑惑及時解決、絕不帶著問題過夜、理論聯系實際有實效。
“第一次查驗時,緊迫感令我窒息。”姜文涵回憶。行李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不同的顏色,形狀大小也與現實中有偏差,可前輩們總能氣定神閑地查獲可疑物品,查驗、征稅一氣呵成。
“多看、多練、多思考。”姜文涵的科長李明波向她傳授。每次航班結束,她總能在自己的“武林秘籍”上記上新“武功”。
多次的嘗試、驗證、請教和總結,讓她從心懷忐忑、本領恐慌成長為眼神堅毅、獨當一面。“要掌握的技能我會一件一件攻克,未來我要加倍努力。”姜文涵這樣在青年團員交流會上分享“上班第100天”的感悟。
“人民海關為人民”可以是每一件小事
來自海關管理專業的宮坤,本以為利用好在學校學習的系統知識足以順利工作,但是紛繁復雜的現場狀況、眼花繚亂的征稅單據讓她一度懷疑自己。尤其是看到同事們在現場如魚得水,巨大的差距讓“迷茫”成為她工作初期的主流情緒。
“問題不可怕,解決最關鍵。”宮坤迅速收拾心情,跟在帶班科長身邊專心學習。她發現,“人民海關為人民”可以是每一件小事。
“別擔心,我幫您聯系。”宮坤的副科長閆春娜對1名進境向海關求助的旅客說道。這位旅客之前攜帶疑似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進境,此次回國便是專門取回已經解除嫌疑的被扣物品,由于年紀較大,不清楚相關流程而在現場不知所措。
閆春娜帶著宮坤安撫旅客情緒,讓他在休息區等候。隨后閆春娜與正保障出境航班的科室聯系,確認旅客信息及解除嫌疑的扣押物品情況,協調旅客在下次返回日本時取回物品。
低頭趕路,敬事如儀。工作中的宮坤努力做好每一件為旅客服務的小事,努力讓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生根發芽,將“為人民”融入對旅客的高效監管服務中。(高瑩/文)
優質服務暖人心 助力企業渡難關瑞士微細電火花機香港進口清關代理青島海關助力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企業享自貿區復制推廣成果昆明長水機場海關開展融資租賃飛機異地監管 助力云南航空業發展杭州海關推行加工貿易“聯網監管”青島海關查獲夾藏走私進口化妝品、舊電子產品案天津、石家莊兩海關簽署《合作備忘錄》 加強通關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