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依靠掃描駕駛員手機上的二維碼,承載蘇州凡納克光電有限公司出口貨物的蘇e2r69p在82秒內順利完成車輛及貨物的比對驗核和自動放行。這標志著南京海關將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海關物聯網系統相結合的嘗試獲得成功,海關物流管理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隨著系列通關改革的深入推進,南京關區整體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在南京海關隸屬蘇州工業園區海關,通過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兩單一審等新舉措,單票貨物審核放行時間可以秒計。“海關作業時間大幅縮短,但貨物流轉耗時成為制約通關全程提速的短板。”蘇州得泰報關有限公司的陳秋霞說。
按照海關監管要求,進出口貨物必須進入海關監管場站,并完成實貨與報關單證的關聯,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實貨查驗或放行程序。在南京關區最為繁忙的監管場站之一的蘇州工業園區海關監管場站,每天進出的車輛超過6000輛,而停車位只有300多個,場站經常出現擁堵。
為此,近年來南京海關致力于研究運用物聯網技術優化物流監控體系,先后啟用rfid電子車牌管理,建設場站統一的后臺調度體系,依靠短信、大屏多渠道發布車輛指引信息等手段。“場站智能化管理收到較好的效果,但在車卡單關聯環節,載貨車輛需要在場站排隊等候,效率仍有待提升。”蘇州工業園區海關物流監控處副科長陳宇說。
引入移動互聯網技術后,車卡單關聯環節被前置到載貨車輛進入場站之前完成。新模式下,駕駛員用隨身手機登錄寧關e通微信服務平臺,獲得綁定車輛貨物信息的二維碼憑證,進場掃描二維碼時,車輛貨物信息自動與海關物流監控系統數據進行對碰處理,駕駛員收到微信推送的放行信息即可駕車離場。據估算,每輛車平均減少等待時間約1.5小時。
在駕駛員聶青松看來,全程甚至可以不用下車,車輛也無需在場站停留,只要在卡口刷下手機就能抬桿,既新奇又快捷。對于報關公司來說,以前很多貨物晚上甚至夜里才能進場,往往要安排人員加班幫助駕駛員做車卡單關聯,新模式實行后,關聯手續可以預先做好,初步估算可節約人力成本19%。
蘇州工業園區海關物流監控處負責人張健認為,海關監管借助移動互聯網的風口,輔以智能高清光學識別等物聯網新技術,縮短了全程通關時間、降低了企業成本、提升了政務公開水平,“實現了海關、企業、場站多方共贏。”(陳宇、朱曉技/文)
上海海關“卡口青年”的24小時東莞到香港出口貨運是如何收費的?深圳海關移動服務應用進駐“i深圳”海關業務實現“指尖查”“掌上辦”寧波—澳門航線恢復直航1周年運送旅客逾5萬深圳“灣區號”中歐班列發運貨值破50億元新名片帶動新發展——敦煌機場海關助力敦煌外貿企業保訂單 穩預期 擴出口昆明海關助“中歐”國際班列再啟程越南麒麟菜海運到青島港如何辦理清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