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綜合保稅區自2015年6月29日封關運行以來,至今已滿“四周歲”。4年來,合肥綜合保稅區內海關監管貨運量29020噸,審結進出口報關單97473份,進出口總值達21.7億美元,綜合保稅區充分釋放改革紅利,為安徽省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作為安徽省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合肥綜合保稅區是一個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合肥綜保區內共有晶合集成電路、新匯成微電子、視崖顯示、奕斯偉材料等25家企業,總投資249億元人民幣,涵蓋集成電路、半導體、液晶面板整機等新興產業領域,還涉及供應鏈服務、保稅研發、跨境貿易等充分體現綜保區開放平臺特色的項目。
合肥海關根據區內企業實際需求,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采取“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的報關模式,同時針對集成電路企業的生產需求的特殊性,對高資信企業開展“7×24小時”系統自動審批;對境內出入綜合保稅區不涉稅、不涉證、不要求退稅且不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物品實施便捷進出區管理模式;支持綜合保稅區區內企業利用剩余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托加工業務;積極探索開展“融資租賃”、“先出區、后報關”模式,提高海關通關便利化水平。
今年1月,《國務院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共提出21項具體便利舉措,合肥海關及時積極組織開展政策宣講,充分釋放改革紅利。據海關統計,2019年1-5月,合肥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5.19億美元,同比增長64.8%。(李永輝/文)
廣州海關加大珠江口海上緝私力度確保亞運安全韓國二手紡織機異地清關_清關流程指導服務杭州海關快放電煤解“電荒”上海進口酸奶報關日本玩具進口報關如何審價?化工液體出口到香港怎么操作?“電子賬冊+聯網監管” 助企業加速轉型潤滑油進口報關代理的申報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