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工作崗位是在北京海關所屬中關村海關的減免稅科。這十年來,海關積極落實國家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始終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從日常工作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的變化中,作為親歷者,我們見證著首都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功能的逐步轉型。
十年前,定位為通關科的我們還負責著其他工作,減免稅業務只是其中一部分。那時,我們見到了很多服務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裝備,從南水北調工程到軌道交通的修建,從城市用水的處理到居民垃圾的填埋焚燒。我們還見到了許多用于生產和裝備制造行業的關鍵部件,從高壓輸變電到高鐵動車組,再到新能源利用領域。那時的北京,城市建設熱火朝天。
2014年起,文化、科技領域稅收優惠政策執行的要求開始提高,多部門人員兼職分散辦理減免稅業務的原有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北京發展的需要。于是,我們緊緊跟隨北京海關的改革步伐,轉型成為專職于減免稅工作的科室。
受益于公益收藏的稅收優惠政策,2019年11月,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精華——馬首,回歸祖國后亮相于國家博物館;2020年2月,天龍山石窟佛頭,回歸祖國后登上了當年春晚。大批流失于海外的中國文物,開始以國家追索與境外捐贈的方式,一批接一批回到祖國懷抱。。
受益于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2017年6月,“慧眼”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遨游太空,開啟了我國深度觀測宇宙的新窗口; 2021年9月,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芯片問世,我國在高速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些科研工作和成果,都離不開進口先進儀器設備的支持。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們共為各在京科研單位開展免稅審核近32000次,通過辦理儀器設備免稅為各單位節約資金近60億元。
身為“科技創新中心”的北京站在了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如今,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如火如荼,多家國家級實驗室建設方興未艾,諸如量子信息、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眾多戰略科技力量領域,在打造國之重器的路上蹄疾步穩。新北京,正在加速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身份,邁出高質量發展的矯健步伐。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商品類別,越來越龐大的進口量,以及各單位越來越急切的需求,減免稅業務量逐年遞增。為了加大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執行力度,更好服務于北京市的轉型和發展,我們也與時俱進地開創了網上預約申報、無紙化年報審核等“互聯網+”工作模式。今年上半年為各科研單位辦理了免稅確認通知書7288份,已超過2021年全年數量。
十年來,身為促進北京與世界接軌的基層海關關員,我們用自己的踐行與擔當,為新北京貢獻著海關力量。隨著首都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也愿意繼續用自己的朝氣與活力,和新北京一起迎接下一個更加輝煌的十年!(王茂林/文)
大型機械設備走俏中亞海關助力6.8萬噸進口玉米快速通關 支持飼料生產企業復工復產風機傳動軸東莞進口報關貨運代理常熟海關截獲活體檢疫性有害生物——美松齒小蠹鲅魚圈海關保障遼南水果新鮮出口廣州海關保障新航線順利啟航沈陽海關開通5個城市“卡車航班”(轉載)江蘇今年首趟“中老國際班列”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