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在煙臺海關海運通關現場,樂金電子部品(煙臺)有限公司申報進口了一批印刷電路板,由于采用了匯總征稅模式申報通關,公司關務人員無需對這批貨物單獨繳納稅款,貨物到港申報完成通關手續后直接放行提貨。
“多數申報的報關單能實現讀秒放行,當天就能提取貨物,通關效率真的很高。”公司關務負責人董曉崗表示,傳統作業模式下,企業每票報關單申報后,都要逐票繳稅放行,實施匯總征稅改革后,企業每個月只需集中繳納一次稅款,財務手續大大簡化,比過去更方便,且每年可以降低約20萬元費用成本。
董曉崗所稱的匯總征稅是海關開展集約化征稅的一種模式,是指在企業依法提供擔保和海關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海關對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多次進出口貨物的應納稅款實施匯總征稅。換言之,匯總征稅改革了傳統的“逐票審核、先稅后放”征管作業模式,進口企業可在每月的第5個工作日前完成上月應繳稅款的匯總支付,實現了“先放后稅、匯總繳稅”,把“一票一結”變成了“一月一結”。
這種以企業為單元按月集中繳納稅款的通關模式,減少了企業繳稅的次數,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有效提高了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尤其是關稅保證保險適用于匯總征稅擔保后,企業可以通過購買保險代替原來的銀行保函,不僅保險費率較銀行費用低,而且減少了資金占用,企業申請匯總征稅業務的門檻進一步降低,釋放出更大政策紅利。
疫情防控期間,煙臺海關服務企業不斷線,結合屬地納稅人管理工作,利用多種形式,為尚未開展匯總征稅業務的屬地重點企業開展政策宣講和業務指導,擴大政策受益面。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08家企業在煙臺海關開展匯總征稅業務,8195批貨物實現“先放后稅、匯總繳稅”,匯總征稅擔保金額9.1億元,預估可降低企業成本700萬元。(姜尚潔/文)
杭州海關助推舟山保稅油料調撥基地主動跑一次:把問題解決在企業“上門”之前武漢海關推出17項措施支持湖北外貿穩定增長對蝦養殖夏季忙 海關助蝦農保生產“通滿歐”班列開通 “草原絲綢之路”添新丁代理報關企業的異地備案資料逾8億美元ECFA貨物經拱北關區入境北侖海關查獲“假美的”廚用小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