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杭州海關的監管下,在浙江自貿試驗區某企業油庫內,兩種不同商品編碼合計4.5萬噸的保稅油品在油罐內完成混兌調和,標志著“不同商品編碼下保稅油品混兌”這一創新政策在浙江自貿試驗區正式落地。這也是全國首票“不同商品編碼下保稅油品混兌”業務。
燃料油混兌調和,是指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及產品標準,將不同成份的原料油品按照測算比例,在油罐中經混兌調和成燃料油。此次實施的“不同商品編碼下保稅油品混兌”政策,是由此前杭州海關推出的第二批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創新舉措——“同商品編碼保稅油品混兌”優化而來,把允許混兌的保稅油品由“同一商品編碼項下”拓展到了“不同商品編碼項下”。對于企業而言,選擇面更大,混兌業務操作更為靈活。政策落地后,企業可以根據原料市場價格和燃料油價格差異,發現混兌調和的價格窗口,進一步降低保稅燃料油價格成本。
杭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浙江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取得不同稅號保稅燃料油混兌調和創新政策,是浙江自貿試驗區推動油品貿易便利化的重大利好,將對縮小舟山保稅油供應與國際高標準的差距、提升國際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該創新政策有三大特點:一是調整了原國家規定的加工貿易項下的禁止類目錄限制,一些參與混兌的重要原料不受禁止類目錄的限制;二是不再受限于自貿試驗區范圍,注冊在浙江自貿試驗區內的企業可以在自貿試驗區管委會指定的符合監管條件的庫區內開展混兌業務;三是突破了混兌后產品只能用于船舶加油的限制,在符合一定的條件下,混兌產品可以批發出口。
“整個混兌過程中,海關關員通過信息化系統,對油罐內油品狀態及數量進行實時監控,對混兌期間油罐液位變化進行實貨監管。”杭州海關隸屬舟山海關加工貿易管理科科長張曉莉說。在政策放開、收到多家企業準備開展該項業務的意向后,杭州海關積極幫助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使企業在一個罐內即可完成進口、加工、出口的操作,節約時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混兌業務實施后,舟山地區每噸保稅燃料油的價格預計將下降10余元人民幣。”作為首家開展該項業務的企業,中石化舟山公司的副總經理吳曦說,“今后我們的混兌油品不僅可滿足船舶加油需求,價格合適的話,還可以復運出口,有力地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以來,杭州海關圍繞浙江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堅持以市場和企業需求為導向,積極對照國際通行規則,創新制度,創新監管模式,全力支持大宗商品貿易投資便利,積極推動油品混兌調和創新政策落地浙江,先后出臺“跨地區直供”、“港外錨地供油”、“一船多供”、“先供后報”、“一庫多供”、“同商品編碼保稅油品混兌”等一系列推動油品貿易便利化的舉措。如 “一船多供”模式,一個作業航次就可以為企業省下2至3萬元運輸成本。在多重創新舉措疊加下,浙江自貿試驗區保稅燃油業務發展迅猛,今年1-7月份,實現保稅燃油供應量198.0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9.41%,其中跨地區直供93.38萬噸,占同期供油總量的47.14%。(張曉莉/文)
南京海關開展"緬懷先烈憶初心、傳承精神勇擔當"主題黨日活動上海危險品進口怎么報關需要哪些資料枕戈國門聽清波——張家港海關成立30周年系列報道之打私規范篇廣州海關退運52噸溴元素超標固體廢物海關服務國際“漁博會”寧波海關無害化銷毀510噸走私凍品海運提單步驟(四)航空運輸承運人責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