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島位于大鵬灣和大亞灣交匯處,毗鄰香港,扼守海運要道。島上的海關機構是深圳海關駐三門島辦事處,職責是對珠江口以東到華東、華北一帶沿海的來往港澳小型船舶進行中途監管。這是深圳關區最邊遠、最艱苦的地方,沒有城鎮,沒有通郵,甚至沒有干凈的自來水。一群值守無線電的海島把關人,他們身處孤島,遠離親朋,卻始終一絲不茍,保障著電波常年暢通無阻,為海關嚴密監管,高效運作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汗水和青春。
“三門島海關,進口船已抵達錨地,請指示。”
“海關收到,請停靠碼頭辦理手續。”
無線電頻道是監管頻道,也是海關對外服務的“前沿窗口”。每天,駐三門島辦事處碼頭的無線電都會時常響起這樣的對話。一直以來,辦事處都嚴格執行“三班倒”的24小時通關作業,為船方提供全天候通關服務。
關員武松林是一名80后的小伙子,他在海島上已工作了近三年。他說,聽在三門島工作過的海關老前輩講,以前海關沒有自己的碼頭,海關臨管點就設在一艘拋錨在海關的躉船上,關員們24小時不間斷地在這艘不停晃蕩的躉船上作業。后來,海關碼關終于建成了,監管點就設在碼頭上。盡管條件有所改善,但還是相當艱苦。每天,值班關員就在簡陋的辦公室里,通過無線電波向過往船舶發出各種指令,利用gps監控系統,將進出境船舶的行蹤掌握得一清二楚。盛夏,灼熱的太陽把辦公室曬的滾燙,儼然成為一個火爐。寒冬,海邊的冷風像刀子一樣呼呼的刮,關員們的手、腳皮膚都不同程度出現開裂。臺風季節,狂風挾著驟雨,巨浪擊打碼頭能騰起近十米的浪花。但關員們始終克服各種艱難困境,不舍晝夜、不分節假日堅守著頻道無線電。
提升服務質量從規范無線電頻道用語開始
嚴博堅是海關駐三門島辦事處的主任,被同事們戲稱為“島主”。在島上值班的時候,每天他總是早早起床,帶領大家一起跑步做操,進行體能訓練。他說,因海島特殊的地理環境,辦事處實行嚴格的準軍事化管理。在島上,所有員工一起生活、工作、學習、勞動。正是如此,辦事處成為了深圳海關磨練干部、培養干部的重要基地,在實踐中塑造了獨特的三門島海關精神。
嚴博堅認為,走好群眾路線,提升服務質量要從細節抓起。所以,從規范無線電頻道用語開始,辦事處制定了一整套業務操作規程,不斷夯實業務基礎,規范執法,提升監管效能。通過細化并公布服務效率、服務態度、文明用語、服務環境等承諾事項,結合“青年文明號”窗口建設,開展微笑服務, 進一步提升中途監管通關服務質量。十多年來,該處始終堅持零距離服務的方式,保持零投訴,得到廣大企業和過往船舶的一致肯定。
監管來往港澳小型船舶的“無形之手”
海島的無線電波既是辦事處對外的“前沿窗口”,更是監管來往港澳小型船舶的“無形之手”。每天,監管碼頭上的無線電波不間斷地對來往船舶發出停靠碼頭、接受檢查、準予通關的各種指令。
監管的小型船舶多數在夜間到達錨地,所有監管船必須獲得通航指令后方能通過,其中少部分還要停靠碼頭接受查驗,午夜往往是海關最繁忙的時段。這時候,無線電波就響徹不停。關員們通過風險、物流與相關業務信息的有機融合,對物流實施全過程的監控,開展分析,適時調整重點,避免船舶檢查的盲目性,以減少船舶檢查的次數以及檢查時間,確保登船檢查在有效時限內完成,提高查船效率,縮短通關時間,在做好監管同時,確保對外服務質量。
僅在今年1至11月辦事處共監管進出口船舶4251艘次,共監管貨物310.4萬噸。
“肯于吃苦,甘于寂寞,樂于奉獻,勇于進取”的三門島海關精神凝聚著一代又一代守島海關人的堅定和頑強。自1999年1月1日三門島辦事處復關以來,監管碼頭的無線電波一直未有中斷。正是一批又一批三門島人的堅守,延續著這“永不消逝”的電波。(杜思賢/文)
外貿進出口趨向平衡無錫海關保障飼料添加劑進口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上海海關緝私罰沒文物首展亮相連云港海關為4000頭進口奶牛快速通關海關服務送東風 鉆井平臺“下西洋”青島海關前三季度日照海關稅收入庫139.8億 創新高鋁碳化硅基板進口報關手續及流程有哪些?深圳海關通關無紙化試點一個月效果明顯 外貿企業享受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