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連開發區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僅7年,但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專業石油自生鉆井平臺制造公司。在海洋工程公司經理隋海鵬看來,三年前大連海關為他們批準建成的自用型保稅倉庫是公司實力提升的轉折點。
在該公司成立四年的時候,尚處在搖籃之中的海洋工程公司亟需一個機會振作起來。“國外一家石油公司和我們簽訂了2.8億美元的進料加工訂單,但生產所需大批進口零件需投入一大筆成本和物流費用,這讓當時正資金緊缺的我們犯了愁,”隋海鵬介紹,“讓我沒想到的是,大連海關針對公司的情況已經進行了深入調研,我們建設自用型保稅倉庫的想法也得到了海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對于制造鉆井平臺這樣大型設備的公司來說,產品生產周期較長,手冊核銷也是一個大考驗。通常情況,手冊是以年度為核銷周期,額度未用完要結轉下一年度,但實際上,一個鉆井平臺零件有上萬,生產完成要兩年左右,因此生產一艘鉆井平臺至少需要結轉2次。大連海關針對這種特殊情況派專人到倉庫核查,確保監管無誤,企業申請核銷展期也得到重視和批準。“海關的這一做法緩解了我們的通關壓力,讓我們得以騰出更多的精力,抓好生產,”隋海鵬說。
鉆井制造需要的進口零件量大且精密,很多后續加工零件從大連機場進口,保證進口零件物流安全迅速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查驗迅速,放行便捷,正是企業需要的。大連海關為此成立了“通關疑難問題解決小組”,主動深入到工廠中去,針對企業需求,對重點貨物制定了“綠色通關,快速放行,下場驗貨”的便捷通關政策。
近日,大連恰逢連日大雨,大連海關關員冒雨到企業保稅倉庫進行實地查驗。“海關到廠監管,下場查驗,就能給企業省費用。價值200多萬美元的精密儀器在工廠由專業人員開箱才能保證安全無損。”隋海鵬說,“自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以來,這樣的下場驗貨已經不計其數,企業節省了物流成本,工廠生產隨時有米下鍋,企業訂單完成得好,在國際上自然就叫得響。”
據了解,2013年,海洋工程公司預計交工5艘石油鉆井平臺,價值將近10億美金。近期,該公司又與挪威seadrill公司等幾大世界石油鉆井巨頭簽訂了合作協議,中國的鉆井平臺如今已經越走越遠,自用式鉆井平臺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
(王罡/文)
2021年上半年經滿洲里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同比增長20.51%10月份黃埔海關壓縮貨物整體通關時間超三分之一常州海關查獲旅客違規超量攜帶煙酒案關稅保證保險推廣一年外貿企業“省錢省力”明顯涂料油漆出口報關需要辦理哪些流程手續海關預歸類小講堂 | 堿式碳酸鎂的海關預歸類申請6家企業在江門海關辦理加工貿易業務實現三方聯網(轉載)汕頭港海關“兩步申報”改革一年來企業進口通關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