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 記者11日從廈門海關了解到,廈門已成為大陸進口臺灣觀賞魚最大口岸,每年有近80萬尾臺灣觀賞魚由此“游”進大陸。此外,大陸首個臺灣觀賞魚市場也有望今年在廈門開建。
臺灣觀賞魚產業素居世界領先水平,早在5年前年產值已超過30億新臺幣。近年來,隨著兩岸經貿往來拓展,大陸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大陸市場成為島內業者關注的焦點。
代理臺灣水族協會觀賞魚進口已有3年的廈門臺協公司錢鵬宇經理告訴記者,由于廈門和臺灣一水相連,往來便捷,廈門成為臺灣觀賞魚登陸的最佳跳板。目前觀賞魚多從臺灣本島各地先空運至金門,再由金門通過海上直航運至廈門,然后馬上空運到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
如此長的物流鏈條,對于兩岸業者而言,最關注的是如何保證觀賞魚的成活率。錢經理告訴記者,臺灣觀賞魚進口得到廈門有關部門全力支持,廈門海關對觀賞魚采取了專人驗放、24小時預約加班服務,船一抵港即可快速完成通關手續;同時海關也設立了專項聯絡員,及時受理解決企業碰到的問題。從臺灣空運到在北京等地上市,整個物流時間僅為18個小時。
“目前,臺灣觀賞魚通過廈門抵達內地各大城市,成活率可達到99.99%。”錢經理表示,由于物流得到充分保障,廈門進口臺灣觀賞魚品種從最初的2至3種增加到現在的25種,遠銷北京、廣州、成都、哈爾濱等地。
隨著臺灣觀賞魚在大陸日漸紅火,廈門市海洋漁業局相關負責人日前亦表示,今年擬建的全國首個臺灣觀賞魚交易市場,計劃落戶廈門閩臺中心漁港。
肇慶海關“硬漢”老梁的故事美國汽車出口海運手續及進口到中國的要求有哪些?中國輕紡城市場采購貿易試點一周年 出口貨值突破125億元廣州危險品出口到香港物流需要辦理哪些證件新業態激發新動能 優信用融來新資金 南京海關助力江蘇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九洲海關截獲文物大窯灣海關查獲價值11萬元瑜伽用平衡柱煙臺海關助推“藍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