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日報》報道
電視劇《國門英雄》正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現實中,每天不顧疲勞、甘于奉獻的中國海關關員們正滿懷對祖國的忠誠,全身心地以實際行動弘揚“愛國、厚德、增信、創新、奉獻”的海關核心價值觀,推進“把好國門、做好服務、防好風險、帶好隊伍”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提高為民服務水平。
中國海關是保衛祖國大門的鋼鐵長城,忠于黨、忠于國家是海關人的天職。如今,全國海關涌現出一批崇尚道德、清正廉潔;重視政務誠信、依法行政;勤奮敬業、勇于創新、倡導奉獻的國門守護者。
從鄭勇到“鄭勇效應”
2011年12月29日,海關總署向上海海關發來賀電,對2011年10月起在旅檢現場連續查獲5起毒品走私案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親切慰問,這5起案件共繳獲毒品14.48千克。當問起這些查獲關員有何秘訣時,他們都會提到一個人——鄭勇!
1994年從秦皇島海關學校畢業后,鄭勇成為了上海海關的一員。踏上工作崗位后,身高1.90米的鄭勇在旅檢現場一站就是12小時,每當航班空隙時段,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搜集資料,采集篩選大量毒品走私信息,從中發現毒品走私手法和規律。一有境外海關或周邊兄弟海關查獲毒品走私案的消息傳來,他都要千方百計打探細節,進行認真研究,從中吸取借鑒先進的緝毒理念和查緝方法。
如今的鄭勇,是上海海關機場旅檢處副處長兼緝毒小分隊隊長,通過緝私例會、建立緝毒形勢分析會等,他向青年關員教授“博采眾長、察言觀色、換位思考、人物互及、去偽存真、舉一反三”的緝毒工作法,傳授“一看證,二過機,三查鞋,四摸衣,五清箱,六夾藏,七人體”的毒品查緝口訣。鄭勇的一個眼神、一句問話、一招一式,都深深地感染了周圍的年輕關員。現在,他正帶領一批年輕人,時時在不法分子面前亮出利劍,為國門安全筑起了一道無形的長城!
有一次,一個重點航班延誤,原本該下班的鄭勇主動留下帶班檢查。想起正出差在外的妻子交代過要接孩子放學,鄭勇立即聯絡輪崗休息的同事幫忙去接孩子。當妻子從鄭勇的同事那里得知連續加班48個小時的鄭勇又一次“違約”時,她又氣又急,禁不住道出了一段隱情。原來一個月前,鄭勇就查出嘴里長了個囊腫,醫生勸他盡快手術防止惡變。而鄭勇為了不耽誤工作,總是一拖再拖,甚至叮囑妻子千萬別走露風聲,向來支持他的妻子默默承受了……被同事們得知后趕緊把這個情況反映到旅檢處,第二天,處領導在處務會上作出了一個正式決定,“勒令”鄭勇馬上去醫院手術,鄭勇這才不得不離開了崗位。而剛剛手術完的他顧不得休息,腫著半張臉又踏上了崗位。
熟悉鄭勇的人都說,他就是這樣,崗位離不開他,他更離不開崗位。他先后組織業務骨干研究討論制定了《旅檢處查緝人體藏毒的預案》、《旅檢處查緝人體藏毒的問話預案》、《旅檢現場對發現“艾滋病”感染者嫌疑人的處置預案》等相關預案;參與撰寫的論文《論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空港旅檢渠道緝毒現狀與發展》獲得上海海關學會一等獎;健全小分隊的運作模式和緝私工作運行機制,使得關員查驗不再是各顯神通,而是成為一套科學有序的規章制度和查緝機制,不僅提高了案件的破獲率,也給予了在刀尖上“舞蹈”的國門衛士以最大的保護。
他們緝私在第一線
2012年第一天,冬日的寒風在珠江口海域掀起陣陣波濤。此時,拱北海關833緝私艇已完成了第815次也是今年的第一次出航任務,此航次共檢查嫌疑船只5艘,雖未能查獲案件,但緝私隊員們已通宵在海上巡航了11小時。
“走私船夜里是不開燈的,怕我們發現,所以我們的艇也不能開燈,就像貓捉老鼠一樣。”教導員黃劍華講起了去年“五四”青年節查到的一個案子。
當晚8點多,833緝私艇接到線索,稱晚上12點左右將有一艘走私船從香港水域出發。833緝私艇迅速駛往指定海域。“當時海面大霧,二三十米的距離都看不清,只能靠雷達。”黃劍華和副中隊長陳岳鋒、船長麥允在漆黑、悶熱的駕駛室里緊盯著雷達,靜靜地守候。
幾小時后,一個可疑的圓點出現在雷達上,圓點離緝私艇只有十幾米的時候,隊員們用望遠鏡看清這艘船沒有開燈,有重大走私嫌疑。于是,緝私隊員迅速向該船喊話,命令其停船接受檢查。走私船非但未停下全速逃逸,中途還企圖撞擊緝私艇。經過40多分鐘追擊,833艇將其逼停。此時海上波濤洶涌,兩船隨波相撞又迅速蕩開,連碰墊都砰砰作響。緝私隊員看準時機,在兩船靠近的一瞬間,成功跳幫,將走私船控制。最終,在該船上查扣路虎、寶馬、奧迪等高檔舊汽車一批,案值100多萬元,抓獲涉案人員2名。
長年累月漂泊在海面上,艇上緝私隊員經常要面臨狂風巨浪的肆虐、寒冷潮濕的侵襲、高溫曝曬的煎熬,隊員們很多都落下了一身病痛。腰椎間盤突出、風濕、胃病、腸病、頸椎病甚至心臟病都是艇上隊員常見的職業病。
833艇上的隊員很多都是晚婚,當初擇偶的第一條件就是要求對方能夠接受自己常年出海。每次巡航的正常周期是兩天兩夜,一旦接到情報,就要連續隱蔽、蹲點,幾天幾夜不睡覺都很正常。一旦出海,為了保密,緝私隊員們就必須斷絕與外界的聯系,音信全無。
每次出海,833艇都會面臨很多不確定的危險,惡劣天氣、暗礁險灘、走私分子的反抗……隊員們從來不會把這些危險告訴家人,他們只能在每次出海時小心、再小心。隊員說,只要人還在,傷病可以治愈,對家人的虧欠還有機會補償。
東海國門第一關
2012年1月4日凌晨1時,強冷空氣過后的東海海面波濤洶涌。巴拿馬籍巨輪“斯坦克斯”拖著巨大的身軀和近18萬噸鐵礦砂已等候在嵊泗馬跡山港2號錨地。這是新關員孫鑌第一次出海登輪檢查。
在海面近10級的寒風中,孫鑌所在的船艇與即將要接受查驗的“斯坦克斯”始終不能緊貼,攀登的軟梯如同一根稻草飄搖不定。眼見同行關員從船頭縱身一躍,雙手抓緊軟梯,壁虎般貼著舷壁登上了巨輪,原本有些腳下發怵的他忽然生出滿懷的果敢,跟在同事身后一步一步登上了夜色中的巨輪。當孫鑌一行完成登輪查驗返回馬跡山碼頭時,已是凌晨3點。
這支只有8名關員組成的年輕隊伍——杭州海關隸屬舟山海關駐嵊泗辦事處,駐扎在離舟山本島約80海里之外的嵊泗群島。這個被稱為“東海國門第一關”的基層海關是我國東海海域內最東邊的海關機構,8名關員中有6名是“80后”。無論風有多大,浪有多猛,無論是大年三十還是國慶、五一,只要企業有需要,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趕到通關現場。因為他們明白,滯港費一天少則8萬美元,多的要十幾萬美元,他們每快上一分鐘,企業就能多創造出一份效益。
上午7時,海關服務大廳內,剛出海查驗歸來的80年“老”關員范磊已在全神貫注地處理貨物申報業務,他的雙眼因為經常熬夜而布滿血絲。因為碼頭24小時作業,每年進出船舶在500艘以上,為了保證港口高效運作,海關推出了一年365天加24小時不間斷的“預約通關”和“提前報關”服務。“這種制度是為企業量身打造的。”舟山海關副關長俞永谷一手籌建了嵊泗辦事處,他曾擔心全天候工作制太“大”,但時至今日,不到10個人的小小辦事處仍執著于當初的“大”承諾。
“藍花楹”號第一次載著秘魯鐵礦砂來到馬跡山港,通關、取樣、放行零等待,尚未靠岸,“藍花楹”就感受到了中國海島邊關高效而貼心的服務。“船還沒來得及登岸補給,手續就全辦好了,真是太棒了。”菲律賓籍船長卡瓦烏戈·尤利西斯·卡拉烏索斯拉著中國海關關員的手連聲道謝。
“馬跡山港從小到大的發展,海關居功至偉。貨輪靠港后開始作業的平均時間目前已壓縮到1.5個小時,屬于全國前列,幾個年輕人能有這樣高效的服務,非常了不起。”馬跡山港港區主任許映明打心底里佩服這些“80后”。
在海島守關的日子里,對于這些遠離家人的年輕人來說,寒風中頂著風浪吐完上船不算辛苦,烈日下洗著“鐵礦砂”“桑拿浴”也能堅持,最難受的就是每一個平常的日子里枯燥、寂寞的生活。每當10級大風一刮,嵊泗就成了孤島。“如果遇上停電,周圍一片漆黑,會覺得自己跟外界失去聯系。”面對物資匱乏的生活,年輕的關員們總是樂觀面對。在院子里開辟菜地,種起茄子、辣椒、西紅柿等;裝上水箱、水泵,解決生活飲水;建起配電房,不耽誤報關進度;與當地駐軍結對子,到當地漁民家做客……
盡管環境艱苦,但“東海國門第一關”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一批批有志青年前往。原本今年可以“退役”回舟山海關的范磊主動申請繼續留守海島;老關員林通盛2008年在嵊泗幫助工作,離開之際,把剛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兒子林臻源送到了這個海島邊關。他說:“在這里讓他開始人生事業的起步,對他來說將是一種無可比擬的鍛煉和經歷。”
開關6年多來,這支年輕的海關隊伍已監管貨物1.48億噸。僅2011年馬跡山口岸就新增10家企業開展鐵礦砂中轉業務,吞吐量比起2005年剛開關時增長了4倍多。
刺向毒販的一把尖刀
不遠處是成山堆的郵包,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在其中來回穿梭,不時淹沒在郵包的“海洋”里。偶爾幾聲“汪汪”叫和衣服上的“中國海關”字樣,表明這是一條海關緝毒犬,而帶犬的那個消瘦身影,就是張龍奎——廣州海關緝私局緝毒犬隊隊員。
張龍奎帶著愛犬“弗朗西斯”在“郵包山”里跑上跑下。突然,“弗朗西斯”在一件來自尼日利亞的郵包前停住,怎么都不肯走。“又有收獲了!”張龍奎興奮地說。果然,經過開包檢查,在這件申報為食品的郵包里查獲夾藏走私的大麻7.56公斤。近3年里,張龍奎運用緝毒犬查獲毒品走私案件38宗,總重60余公斤。
2008年,張龍奎畢業于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警犬技術系。“起初從警校畢業,我以為運用緝毒犬查緝毒品是件輕松的事情,無非帶著犬到各個口岸巡查,犬聞到毒品就算成了。”張龍奎說。
然而,現實一開始卻是殘酷的。連續8個月,緝毒犬在現場查毒行動中一無所獲。張龍奎和他的戰友們心急如焚。“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于是,緝毒犬隊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探討。在一個月時間里,他們吃住在現場,每天平均休息4個小時,“大家每天都是黑眼圈對黑眼圈”,張龍奎回憶那段時光時笑著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8月14日,張龍奎率先帶犬查獲了1宗毒品走私案,打破了用犬查毒的僵局。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張龍奎的主戰場。“女士們、先生們,由曼谷飛來本站的tg668次航班已經到達。”剛剛查完前一個航班,張龍奎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就帶著他的“弗朗西斯”投入到新的航班檢查工作中去了。廣州白云機場海關旅檢現場,從凌晨1時到半夜12時均有航班入境。一天下來,張龍奎和他的戰友們要檢查的航班有幾十架次,累計檢查的行李物品逾萬件,旅客將近3000人。
提及張龍奎,大家難以忘記他帶犬從集裝箱里走出來的那一幕。2011年9月16日,緝毒犬隊奉命前往貨運碼頭檢查一單可疑貨物,通常要檢查的對象都是成排的集裝箱,查緝難度大,工作環境十分惡劣。9月的廣州,就像一個大烤箱,在烈日下暴曬的集裝箱內部溫度更是高達70余度,打開柜門,撲面而來的熱浪足以令人窒息。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張龍奎和他的愛犬每次都頂著烈日鉆進集裝箱,平均每個貨柜要檢查十幾分鐘。等他檢查完一個貨柜出來,全身上下沒有一塊地方是干的,衣服貼著身體,頭發如水洗的一樣。那時,他的“戰友”弗朗西斯則吐著大舌頭呼哧呼哧地喘著氣。每次張龍奎都是先拿水給犬喝。“犬不耐熱,得先讓它喝,待會才能繼續檢查。”張龍奎笑著說,“人嘛,還可以堅持一下的。”
2009年8月以來,張龍奎所在的廣州海關緝私局緝毒犬隊已累計查獲毒品走私案件112宗,各類毒品總重量130余公斤,查獲總數居全國海關首位。
在“板房”里的海關
2011年12月9日,新疆烏魯木齊伊爾克什坦口岸新址張燈結彩,伊爾克什坦海關搬進了伊爾克什坦口岸綜合樓內,雖然住宿辦公在一起,但關員們都開心得不得了。可有誰知道,這些年輕的海關關員在簡陋的板房里已經生活工作了3年。
烏魯木齊海關所屬伊爾克什坦海關地處祖國西部帕米爾高原,是我國通往中亞乃至歐洲的重要門戶。這里駐守著“西部第一關”伊爾克什坦海關。
2008年10月5日晚23時52分,一場6.8級地震打破了口岸的平靜。霎時間,伊爾克什坦海關辦公樓坍塌,門窗被擠壓斷裂。為了不影響口岸通關,第二天,關員們就搭起了帳篷開始工作。3個月后,關員們終于搬進了臨時搭建的抗震板房。
伊爾克什坦口岸海拔3000米,一年四季風雪不斷,夏日高溫,冬季奇寒。2011年3月下旬,連續幾天溫度急劇回升,堆積在板房四周來不及清除的冰雪迅即融化,雪水灌進了冬季無法澆注的板房地基,涌進了走廊房間。關員們下午下班返回板房時,七八個房間的地板上全是渾濁的雪水,全關上下只得連夜突擊,清除積雪,加固房基。沒過幾天,口岸上又突降暴雪,沒等關員們上房清雪,板房里已是四處滴水,盆盆罐罐全部成了接水的器具。到了夏季,狂風卷著沙塵不停地向口岸襲來,沒有安裝空調的板房開不成窗戶,空氣無法流通,板房內捂得像蒸籠,悶得如地窖。而這3年中,口岸大小余震累計達一萬余次,其中4級以上強震就有20余次。對于“地震”,關員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伊爾克什坦海關19名關員中,共產黨員有12名。面對短時間難于改變的艱苦環境和居住條件,支部書記周新處處以身作則。他經常放棄下山休息的機會,堅持留在口岸帶班。2011年4月,老父親在烏魯木齊病危期間,他正在口岸推行海關分類通關改革工作,直到最后,他也沒來得及和父親見上最后一面,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幾年來關里沒有一名關員主動提出調離。愛崗敬業、團結奉獻在關里蔚然成風。
2008年1月13日,處處洋溢著春節的喜氣。此刻,正是伊爾克什坦海關關員一年當中最繁忙的時候。早上10點,伊爾克什坦海關查驗一科的關員們開始照常對入境車輛進行查驗。在一輛申報為空車的待檢車廂中部的凹槽部位,查驗關員們發現藏有未申報的編織袋,里面層層包裹的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高鼻羚羊角,共計2653根,價值7959萬元,數量和案值之大在烏魯木齊海關近十年來查辦的瀕危動植物案件中尚屬罕見。為此,2011年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授予伊爾克什坦海關“邊境野生動物保護優秀衛士”稱號,一名關員被授予第三屆中國邊境野生生物執法與保護“杰出衛士獎”,兩名關員被海關總署榮記二等功,4名關員榮立三等功。
2011年年末,口岸通關業務都處于高峰期,口岸日均進出境車輛多達500余輛。為了確保口岸通暢,關員們每天加班加點,從未有人抱怨。2011年12月31日,即將閉關的伊爾克什坦口岸上等待進出境的車輛排成長龍,一家出口水果企業的十幾輛車排在了隊尾。若按順序當天肯定無法出境,停留一夜的水果就會凍成冰疙瘩。海關聞訊后,不等企業找上門,當即抽調關員,對裝載水果的車輛先行驗放。
十年磨一劍。伊爾克什坦海關自2002年開關以來,累計監管進出口貨物200余萬噸,貨值逾200億美元,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7次。2011年12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伊爾克什坦海關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一位愛較真的守門人
鄭建偉是浙江省杭州市關區赫赫有名的關稅和通關業務能手,但更讓同事們佩服的是他“錙銖必較”的認真精神,這股愛較真的勁兒也讓他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
有一次,杭州某氨綸絲生產企業申報進口聚四氫呋喃醚醇,鄭建偉在作稅費核注時進行了再次核查,最終判斷該商品應為生產氨綸絲的主要原料ptg。權威機構的化驗結果也證實了這一判斷,該票貨物最后補征稅款64萬余元。
還有一次,在對某電器公司的傭金核查過程中,企業一直堅持其對外支付的傭金為外方介紹出口產品客戶的傭金,與進口貨物無關,這讓核查工作陷入了僵局。“能否換個思路,以退為進,從外圍調查打開突破口呢?”,不甘心的鄭建偉從核查企業貿易過程及進出口運作情況入手,發現該公司進口產品均由外方代為采購,且原價交付,不收取管理費和任何其他費用,不符合正常貿易慣例,從而贏得價格磋商主動權,這對外支付傭金實為與進口相關的銷售傭金,應計入進口商品完稅價格,作審價補稅處理,最終補稅83.5萬元,讓企業心服口服。
“通關作業現場最需要完善機制和嚴格程序。后來我和同事們一起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通關作業自查自糾長效機制。每票作業都有崗位作業復核、科室復核、綜合檢查復核3道防線,業務單證有歸檔前審核和定期復核,每個崗位都有日、周、月、季度自查自糾要求。有了這個機制,辦事處的補稅業務又取得了新突破,綜合執法評估水平有了新的提升”,鄭建偉把功勞歸結于工作機制的創新。去年,該辦審價補稅額達到1300萬元,同比增長50%。
鄭建偉也愛和自己較真。他有個習慣,辦完每票通關手續后,總愛在腦子里回放一下整個辦事流程,琢磨一下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企業反映海關估價程序太復雜,能否在特定條件下,對特定商品適用簡易估價程序呢?”2006年年初,他一直在腦海中苦苦思索這個問題。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征求意見稿)》向大家征求意見時,他即刻抓住這個機會,鄭重地寫下反饋意見,系統地提出了“海關簡易估價制度”。兩個月后,他的這一建議幾乎被完整地吸收進了海關總署148號令的第五十二條和五十三條。
越琢磨成果越多。近幾年,鄭建偉參與組織的特許權使用費及轉移定價專項稽核行動實現了蕭山辦事處在該領域業務零的突破,他具體負責的汽車零部件通關模式調研,為蕭山辦事處建立了汽車產品的通關監管新模式。
近3年中,鄭建偉通過審價、歸類、原產地核查等措施為國家補稅3000余萬元。他還被評為2010年度浙江省青年崗位能手。
從“監工”到志愿者
亞力坤·奧斯曼,是新疆烏魯木齊海關稽查處副處長。2007年以前,“公益”、“慈善”、“志愿者”這些詞匯在他心中還僅僅是個概念。然而,一次對朋友的承諾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2007年11月,亞力坤·奧斯曼接到一個遠在北京的朋友的電話,朋友說她一直想為貧困鄉學校做點什么,但總也未能如愿,希望亞力坤·奧斯曼幫她在新疆找尋一所學校來實現這個愿望。亞力坤·奧斯曼一聽,隨口就說:“如果捐款到位,我可以去負責監工!”一周后,朋友的錢到賬了。為了兌現這個承諾,亞力坤·奧斯曼發動朋友,多方聯系,終于確定將位于庫爾勒和靜縣查汗通溝村的第二小學作為受助方。
2008年3月,亞力坤·奧斯曼利用休假踏上了去和靜縣的火車,為校舍改建當了一名“監工”。他到達施工現場時,校舍加固工程已完成了近60%,但他發現剛粉刷了幾天的墻壁已經開始剝落,校舍的臺階未完工就有了裂縫。亞力坤·奧斯曼隨即和包工頭進行交涉,重新做了整修。工程完工了,朋友捐贈的資金還剩下近兩萬元,亞力坤·奧斯曼和朋友商量了一下,用剩下的錢購置了5臺電腦。就這樣,這次偶然的“監工”經歷,使亞力坤·奧斯曼第一次在不自覺的狀態下扮演了一個志愿者的角色。回到單位,他的心情一直不能平復,在與同事商議后,他決定組建一支志愿者團隊。
志愿者活動占據了亞力坤·奧斯曼大部分業余時間。在他的倡導和帶動下,烏魯木齊海關乃至上海海關、拱北海關、廣州海關的關員都參與了活動,不僅捐資捐物,還和亞力坤·奧斯曼一起為了團隊的發展出謀劃策。2011年,烏魯木齊海關“海之馨”志愿者協會成立了,亞力坤·奧斯曼一下子成為兩個志愿者團隊的“領頭人”。
在從事志愿活動的4年中,亞力坤·奧斯曼和他的團隊累計籌集資金100萬元,籌集電腦390臺,行程上萬公里,在新疆8個地州縣市的34所鄉村學校建立了電教室,惠及5000余名學生。
亞力坤·奧斯曼常說“亞力坤在維語里就是‘星火’的意思,希望我這顆星火燃燒起來,帶動志愿者隊伍能成燎原之勢。”2011年12月5日,亞力坤·奧斯曼在中央文明辦發起的優秀志愿者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
出口貨物查驗放行程序廣州海關查獲涉嫌侵權相機一批 貨值230萬元福田海關入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可快速便捷辦理五大類42項業務烘培過的咖啡都進口報關流程和清關資料詳解廈金航線旅客突破千萬人次黃埔海關驗放直升機(轉載)首票塔吉克斯坦進境TIR貨物抵達喀什暫時進出口產品機場清關的12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