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廣州海關在南沙海港推行全鏈條“零接觸”冷鏈監管新模式,加大“智慧海關”建設成果應用力度,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先后吸引合捷冷鏈、山姆冷鏈等多家冷鏈企業和冷鏈物流企業在南沙集聚。據海關統計,一季度南沙口岸累計進口凍肉約5.3萬噸,同比增長1.4倍;進口水產品約0.7萬噸,同比增長76%。
4月13日上午9時,來自境外的近十個冷藏集裝箱陸續停靠南沙港海新冷鏈查驗平臺,核封識、開柜、掏箱、查驗,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的關員有序開展查驗工作。11時28分,上午最后一柜從泰國進口的冷凍雞腳通過查驗駛離查驗場地,進入國內銷售市場。
“受疫情影響物流緩慢,不少肉類和水產品輸華證書正本不能及時送到我們手上,影響了報關。但是海關現在允許我們用掃描件進行證書預審,解決了我們的這個難題。” 廣州市中可誠貿易有限公司經理肖炳添高興地說。
在證書審核階段,企業通過“互聯網+海關”關區特色政務服務(廣州)平臺中的“文書傳遞”功能實現證書掃描件遠程實時傳輸,海關關員通過“智慧審證”系統對凍肉等產品的衛生證書進行“全版識別”、監管信息地集約化顯示及智能比對,單份證書審核時間從20分鐘左右縮短至2分鐘,申報過程不僅“零接觸”,申報效率也實現了“大提升”。
“我們代理報關的貨物到港后,不需查驗的部分可以實現船邊分流、直接提離,需要查驗的貨物則在保持全程冷鏈環境的條件下,迅速流轉至查驗中心進行快速查驗,有效保障了冷凍產品快速通關和市場供應。”凍品代理商廣州云富進出口有限公司經理何偉康表示。
南沙海關依托2019年新建成的封閉式冷鏈查驗存儲一體化設施開展“封閉式”查驗。收發貨人及代理人免于到場協助查驗,待查驗完成后,企業可以通過 “查驗交互”系統查詢查驗結果。該模式下貨物隨到隨驗,相較于以往需要等待收發貨人及代理人安排人員到場配合查驗,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從而實現通關效率提升與營商環境優化“雙豐收”。
疫情防控期間,冷鏈貨物實現通關 “前(申報)、中(查驗)、后(結關)”的全流程“零接觸”,極大減少了人員聚集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
“今年冷鏈貨物單日監管峰值已達到120柜,為切實壓縮貨物的通關時間,保障冷鏈產品供應,南沙海關多次組織碼頭經營單位、貨主、報關公司座談交流,推動解決實際問題,協調運輸車隊優先保障冷鏈產品流轉運力、并提出證書預審容缺處理等創新監管措施,并不斷加大新技術在冷鏈監管方面的深度應用。”南沙海關馬滕飛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南沙海關加大“智慧海關”建設成果應用力度,多措并舉打通全鏈條“零接觸”冷鏈監管模式,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壓縮了企業通關時間。
“南沙區位優勢明顯,航運發達、通關便利,今年又新增ph5、svt1、cv6等新航線。委托我們代理凍品報關的客戶越來越多,進口凍肉、水產品、水果等貨物種類更為多樣化,數量也大幅躍升”, 廣州市中可誠貿易有限公司經理肖炳添說,一季度該公司代理580柜的凍品貨物,同比增加2.2倍。
自2019年3月以來,南沙海關在南沙新港試行周末及節假日常態化通關模式,海關工作時間精準對接貨物到港時間,即來即辦、貨到隨驗。對通關時效要求較高的冷鏈產業直接受益,企業節約了打冷費、堆存費、柜租等多項成本支出。
當前,廣州南沙厚植冷鏈產業發展基礎,冷鏈要素進一步集聚,建成了一批倉儲查驗設施,南沙港48萬噸冷庫一期工程預計將于今年投入使用。廣州海關將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加速冷鏈高端要素集聚,促使食品冷鏈特色業務做大做強。(關悅/文)
烘培過的咖啡都進口報關流程和清關資料詳解廈金航線旅客突破千萬人次黃埔海關驗放直升機(轉載)首票塔吉克斯坦進境TIR貨物抵達喀什暫時進出口產品機場清關的12種類型!支持高溫用電 海關開出“快速通關套餐”中哈糧食過境安全大通道貫通中國上海自貿區:巨變40年的改革“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