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學技術在海關通關中的應用日益凸顯,廣州海關以“智能審圖”全面推廣應用為契機,不斷提高各類監管領域的智能化應用水平,創新關區智能檢查作業模式,優化機檢作業流程,全面提升一線監管效能。
審像中心里的“新變化”
在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的審像中心,機檢關員正在認真地審閱著圖像。繁忙的進出口監管現場,裝載貨物的集裝箱內情況復雜,有的貨種單一圖像簡單清晰,有的貨種多樣圖像紛繁雜亂,但關員在“智能審圖”系統的幫助下,不需到現場打開貨柜和進行卸貨,就可以通過機檢查驗的非侵入式透視檢查,根據箱內貨物特征情況進行有效分析判斷。
“這票南沙新港出口貨物申報是貨架組件和五金配件,‘智能審圖’系統觸發了‘核對品名發現異常’的報警。我仔細檢查了一下,圖像存在明顯異常,像是大麻袋裝著的小顆粒狀商品,懷疑與申報不符。”機檢關員發現異常立即向帶班科長報告。帶班科長查看圖像后,發現貨物的圖像形態特征與兩天前一票在蓮花港出口、與實際申報不符的貨物圖像極為類似,立即判定對該票貨物轉人工核查。經確認,該兩票貨物均存在偽報品名情況,含有未申報中藥材約30噸,其中包括明黨參、木香、杜仲、天麻、石斛、甘草等瀕危植物3.6噸。
“機檢圖像在呈現于審像關員顯示屏之前,‘智能審圖’系統后臺會首先進行分析研判出具智審結論,目前超過八成的貨物能實現智能識別,識別準確率超過98%。同時,‘智能審圖’對品名偽報、夾藏、禁限品、固體廢物等進行風險提示,幫助關員更為準確地鎖定風險目標及區域,有針對性地實施重點查驗。”廣州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周昭龍介紹,“這不但對海關加強口岸風險防控、維護國門安全起到積極作用,也有利于進出境貨物更為快速的通關,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人工與ai結合提高查獲效能
“智能審圖”系統通過將標準圖像單元特征融入算法,在貨物掃描成像并與指令對碰后,迅速做出圖像特征與申報是否相符的結論,同時對圖像顯示貨物形態不一可能出現的夾藏風險進行提示。
“智能審圖”在對圖像風險點進行提示后,機檢關員可以對這些高風險圖像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重點排查,這種將人工與ai(人工智能)有機結合的作業模式,既有效利用了“智能審圖”細致入微的自動分析功能,也切實結合了關員在口岸常見商品審像和異常情況查獲方面積累的經驗,同時擁有綜合企業風險、輻射探測數據等多種來源信息進行綜合研判的優勢,大大提高了口岸查獲效能。據南沙海關機檢關員介紹:“很多圖像的密度、輪廓等形態特征差異非常小,人工審像需要經驗非常豐富。現在有了‘智能審圖’的幫助,細微的圖像差異都能被系統精確捕捉、給予提示,監管的有效性更強、關員的執法準確性更高。”
今年前8月,廣州海關使用“智能審圖”輔助完成機檢查驗報關單2萬余份,對9萬余幅圖像進行機檢審像;通過“智能審圖”查獲各類案件179宗,其中查獲進口固體廢物案件19宗、出口貨物夾藏舊中巴(涉及出口許可證管理)案件1宗。
31種商品納入有效識別清單
1 個滿載著進口椰子的集裝箱在南沙港快速通過海關機檢通道,經“智能審圖”和人工確認,幾分鐘就接到了放行指令。
“整個查驗過程無需開箱,海關審像確認后就快速通關放行。”廣州市中可誠報關有限公司報關經理蕭炳添說,“新鮮水果對保鮮有著極高的要求,智能審圖讓海關通關更快,守法企業進一步節約了通關時間成本,生鮮貨物的品質也更有保證。”
“‘智能審圖’在提升海關識別效率方面優勢突出。”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機檢集中審像科副科長孟陶然介紹,依靠“智能審圖”的非侵入式透視檢查,現場通關速度明顯加快。過去查驗機檢關員審核一張圖一般需要10分鐘左右,而“智能審圖”對機檢圖像出具智審結論只需要5秒。同時,關員機檢作業由對所有圖像平均用力優化為對高風險任務重點研判,審圖效率提升3倍以上。
目前,廣州海關關區貨運查驗現場的大型集裝箱或車輛檢查設備全面應用“智能審圖”。在應用過程中,廣州海關還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擴大系統對各類圖像的識別能力,共將31種商品納入有效識別商品清單,從冰箱、微波爐這些廣東傳統加工出口產品,到榴蓮、櫻桃這類老百姓“果籃”里的常見進口水果,都可以實現機檢查驗直接放行。(關悅/文)
“匯總征稅”滿周年 寧波外貿企業受益湛江海關持續發力 助力湛江特色水果擴大出口航空貨運代理及其航空運單的含義進口混凝土機械報關有哪些?港口代理報關優勢舟山海關全力保障春節期間口岸通關順暢海關服務“照蓉歐”班列搭建物流新通道2.5小時!最新鮮的海運車厘子已上架!貴州跨境電商迎來新模式:“9710”模式助力黔貨出海開辟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