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首批非保稅貨物與保稅貨物在煙臺保稅港區西區內山東朗越國際儲運有限公司倉庫內完成集拼,隨著企業申報、貨物放行,“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政策在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正式落地。
“這項政策的實施解決了我們公司倉儲資源空置率高、物流成本高、客戶群體局限性高三大難題。”公司負責人董強說,這樣能極大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拓展業務范圍。
煙臺海關駐芝罘辦事處綜合業務二科科長劉永慧介紹,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業務,是指允許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的方式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保稅貨物集拼、分撥后,實際離境出口或者出區返回境內。這一政策充分發揮特殊監管區域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統籌兩種資源的作用,可極大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這一模式下,企業可以將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方式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集拼、分撥,每年可為區域增加進出區貨物貨值數億元。同時,海關通過特殊監管區域信息化輔助管理系統對企業計算機倉儲管理系統庫存數據進行在線監控,并通過全方位、無死角的視頻監控系統對企業倉儲業務進行實時監管,既滿足海關監管的嚴密性,又助推了新業務模式的發展。
(周林/文)
樹脂進口報關標準流程是這樣的廣州海關制度創新為航空產業復蘇按下加速鍵 二季度保稅租賃飛機貨值超35億元有關國際集裝箱的海運運輸(二)現場直擊:保障寧波跨境直購首個“雙十一”寧波舟山港大浦口碼頭地中海新航線開運三方聯網平臺啟用 足不出戶可辦加工貿易進口荷蘭舊半導體設備有什么流程要求昆明海關運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優勢助力云南咖啡豆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