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連大窯灣綜合保稅區卡口通道內,各類進出區車輛有序通行,區內企業倉庫一片繁忙景象,跨境商品、轉口貨物、原木板材從這里源源不斷走向國內或發往世界各地……
關員于洋是大窯灣綜合保稅區開關運作的參與者之一。作為企業聯絡員,他和同事們每個月都要到區內企業走訪,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和實際困難。
于洋說:“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這里剛獲批保稅物流園區,當時區內還顯空蕩,有的地方甚至是一片黃土地,能夠經常性開展進出口業務的只有十幾家企業,業務類型也是清一色的保稅倉儲和轉口貿易。幾年來,海關深入企業開展調研,挖掘港區聯動的功能優勢,研究落實國家政策,全力幫助物流園區發展。”
大連保稅區美加連物流有限公司是于洋負責聯絡的保稅倉儲企業,“十幾年前,這家企業剛入駐時面臨生存發展難題,我們主動引導其利用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優勢,承接大連地區船用部件‘保稅一日游’業務。借助大連裝備技術水平、造船質量高等優勢,該物流企業迅速發展起來。”
2013年,海關制定了“分批出區,集中報關”監管模式,有效縮短了貨物出區通關時間,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2017年8月,海關再次幫助該企業開展首批平行進口汽車的保稅倉儲業務。2020年,在日常調研中發現企業自有倉庫常年閑置情況后,海關推薦企業申請開展“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業務,有效盤活既有的倉儲庫容。
美加連物流僅僅是大窯灣綜合保稅區內眾多企業健康發展的一個縮影。海關在助力區內企業在做強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物流匯集、倉儲分撥業務的同時,繼續拓展保稅增值服務、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平行進口汽車展示交易等十余種業務類型,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注入了動力。
十余年來,大窯灣綜合保稅區從最初年進出口值不到6億元的保稅物流園區,發展成為具有區位優勢、政策優勢、港口基礎和物流樞紐優勢的綜合保稅區,年進出口值突破400億元,區內注冊企業140多家,營商環境得到企業認可,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
2021年10月,大窯灣綜合保稅區通過驗收。“我們改變多一些,企業就更方便一些,最終促進區域的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大窯灣海關關長周培榮說。
2021年,東北地區首家進境糧食保稅加工項目落地大窯灣綜合保稅區。區內四分之一以上的倉儲企業開通了分類監管業務,全年非保稅貨物出入區約7萬噸,同比增長322.4%。
2022年以來,海關在綜合保稅區內先后推出了“云核查”、出口裝船“云處置”、保稅卡口智能化等數十項自貿創新舉措,其中“保稅倉儲平行進口車區外展示”新模式入選遼寧省第五批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創新案例,平行進口汽車“一站式”查驗模式列入大連自貿片區“微創新”案例。
“我們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傾聽企業的合理訴求,聚焦業務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緊扣企業需求開展創新工作,切實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和問題,積極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大窯灣海關關長周培榮說。大窯灣海關將繼續篤行不怠、銳意進取,以綜合保稅區持續創新發展助推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馮夫光、李顯霖/文)
1949年,上海海關迎接解放的那一刻出口產品損壞后應該如何入境維修?大港海關助推中國重汽奔赴非洲(轉載)大連海關高效服務 進口飛機快速通關上海海關構筑知識產權立體保護網 攔截侵權產品進出境上海油漆涂料進口清關公司、涂料油漆進口報關代理進口德國機械配件進口清關代理進口清關所需資料與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