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項下享惠進口貨值1213億元,減讓稅款30.4億元,主要享惠進口商品為鋼鐵、塑料及其制品、有機化學品、機械器具及其零件等;享惠出口貨值4195億元,主要享惠出口商品為服裝及衣著附件、塑料及其制品、皮革制品等。今年以來,rcep項下享惠進出口貨值已分別達到560億元和1817億元,同比(下同)增長53.6%和20.2%。
企業享惠數據快速增長的背后,是海關為外貿企業量身定做享惠方案,幫助企業研究吃透協議規則,充分運用政策紅利,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協定利用整合產業“全球化”
作為rcep最為重要的原產地規則之一,累積規則把商品生產中所使用的其他成員國的原產材料視為本國原產材料,有力引導企業在同等條件下選用區內材料,強化區內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
愛麗思生活用品(天津)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廠生產車間里一派繁忙景象,數臺智能機械臂開足馬力,流暢地執行吸頂、抓起、合扣、貼簽等指令。“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日本和韓國。在海關的政策宣傳中,我們了解到rcep有一條累積規則,可以將其他rcep國家的原材料視為中國的原產材料。我司多個產品都使用了進口原材料,在掌握了累積規則后,我司重點選擇從泰國采購乙烯-丙烯共聚物等原材料,一方面可以在進口環節享惠,生產出來的塑料膜、塑料收納箱在出口到日本時還可以享惠。”業務部主任賈培培說。“得益于rcep的政策紅利,一年多來日本和韓國客戶訂單粘性增強,我司外貿業務數據持續向好。”
類似愛麗思生活用品(天津)有限公司這樣的原料、產品“兩頭在外”的生產企業還有很多。rcep生效后,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初步顯現。為幫助企業搶抓機遇,海關加大對企宣講培訓力度,做好rcep政策解讀和實施效果跟進,企業對累積規則的運用也越來越得心應手。2023年1—8月,全國652家企業靈活運用累積規則為1.5萬批次貨物申領rcep原產地證書,增長48%。
政策引導便利企業“效益化”
背對背原產地證明制度是rcep的一項創新舉措,貨物在保持原產資格不變的情況下,可在成員國進行物流分拆集拼、重新包裝貼標等操作,并分批運輸至不同的成員國享惠通關,為企業提供了全新的貿易思路,有利于企業更靈活的制定銷售策略和物流安排。
提起rcep背對背原產地證明,上海金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樂燁說道:“海關來我司調研時宣傳了背對背原產地證明政策。我們從去年開始使用rcep背對背原產地證明成功享惠,現在公司經過新加坡中轉的產品,每一票進口報關單都使用背對背原產地證明享受了協定稅率,成本相比之前降低了不少!”今年上半年,該企業使用rcep背對背原產地證明享惠進口貨值近800萬元,節省稅款約60萬元。
2023年1—8月,我國企業憑rcep背對背原產地證書享惠進口貨值6855萬元,同比增長16倍。
通道發展開拓市場“輻射化”
rcep生效實施一年多以來,憑借更廣泛的享惠貨物清單、更有潛力的降稅幅度,進一步為我國與東盟國家間的貨物貿易釋放了享惠政策紅利,同時也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了新動力。
7月26日,隨著一聲笛音長鳴,90.9噸產自重慶的聚乙烯醇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團結村站緩緩駛出,該班列始發地為重慶,途經廣西欽州港,轉海運出口至印度尼西亞。“重慶的出口貨物以鐵海聯運方式出口,能比運到東部地區出海節省15到20天的時間,運輸時效明顯提升。公司的出口商品現在通過rcep可在印尼享受零關稅待遇,比以前通過中國—東盟自貿區享惠節省5%的關稅,讓我們在東南亞更有競爭力!”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物流經理王暉說。
為推動企業開拓東盟市場,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加速發展,海關建立了重點企業、重點產品享惠清單,通過新媒體推送、海關專題課堂、關企交流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優化rcep海關政策服務,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指導企業合理運用政策尋求貿易契機。2023年1-8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經北部灣累計開行班列6107列,同比增長5.2%;發送30.6萬標箱,同比增長5.2%。
深圳海關支持自貿區創新改革成效初顯云南外貿企業跨區域通關再提速汕頭海關保障首架客轉貨航班高效通關大連海關助力拓展“一帶一路”航線丹東海關查獲涉嫌侵犯知識產權手表近300塊軟環境硬舉措 大連海關不斷提升服務效能立陶宛產品生產企業在華注冊名單[轉載海關]石家莊海關積極落實減免稅政策助力河北產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