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說,自9月22日起,石家莊海關正式啟用區域通關一體化通關方式,
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7月1日率先在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啟動。截至9月10日,京津兩關共申報一體化報關單90.14萬票,日均1.25萬票。
一體化通關模式下,進出口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作為三星在海外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2個月以來已完成4千多票一體化通關業務,平均節省了10%的通關時間,通關成本也下降了20%,正常貨物當日可確保放行。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總經理楊宏偉說:“通關一體化實施兩個月最大的感受就是快捷便利,節省了時間就是為企業創造了效益。”隨著通關一體化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天津本地企業考慮將業務放回天津。紗帝技術網布(天津)有限公司長期從首都機場海關進口貨物,一體化模式實施后,該公司可以在“家門口”辦理申報等海關手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成本。“目前這批進口合同期滿后就回到天津口岸申報,方便了很多。”公司物流部經理楊秀杰說。
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有效促進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同時提升了京津冀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天津永誠世佳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寇毅對此深有體會。他表示,通關一體化實施之后,公司承接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作為報關企業,承接異地通關業務需要異地注冊備案及資金要求。通關一體化之后,對報關企業報關地點的限制被打破了,公司不但可以在本地區開展報關業務,也可以到另外兩個地區發展業務,增加了效益。另一方面,通關一體化有效推動了京津冀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效應。“通關一體化實施兩個月以來,山西、陜西、河北等等內陸地區企業也開始陸續到天津申報進出口業務,我們的業務空間一下子大了很多。”寇毅說。
通關一體化改革也為加工貿易企業帶來了便利。“京津冀異地加工貿易”隨一體化改革同步實施,三地企業加工貿易備案時間大幅縮短,企業辦理異地加工貿易手冊只到一個關區就能辦完所有海關手續。相比傳統的異地加工貿易管理,新模式突出和強化了海關對加工貿易的實貨監管。對企業來講,既簡化了辦事環節,又降低了加工貿易企業的通關成本。尤尼吉可(北京)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服裝加工貿易的企業,公司總經理生田表示:“我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通關一體化改革帶來的便利,在新模式下辦理異地加工貿易手冊的平均時間節約了近2天。”截至目前,天津海關憑加工貿易經營單位所在地商務部門核發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已直接為京冀企業設立異地加工貿易手冊24本,合同金額3.22億美元,主要涉及石油、動車組、服裝等行業。
我和海關這十年︱小證書見證大發展創新監管擴鏈增鏈 問題清零打通堵點——南京海關助推江蘇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給格力電器最好的圣誕節禮物昆明海關全天候保障通關 助力“云花”絢麗海外代理硬化劑進口報關及調離查驗廣袤農田青苗長 進口物資來幫忙濟南海關為進口農用物資開辟綠色通道汕頭海關扶持殘疾人企業發展臨沂海關今年以來查獲蟒蛇皮制品2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