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廣州藝術博物院迎來年度大展“返本開新——國畫研究會藝術回顧展”。本次展覽由廣州藝術博物院獨立策劃,廣東省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澳門藝術博物館協辦,是粵港澳三地五家公立博物館首次在廣州集中展出重要藏品。
為保障藝術愛好者們盡情享受這場文化盛宴,廣州海關采取措施,應對疫情對展品通關帶來的不便,量身打造個性化服務方案,開啟通關“綠色通道”加快展品驗放,保障展覽順利開展。
“這次展覽的展品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都非常高,是廣東國畫研究會重要成員們的精品,為20世紀上半葉廣東地區的重要美術作品。畫作呈現了藝術家們從仿古、化古到別出新天、在中國畫的傳統中尋找創新之途的藝術發展歷程。”廣州藝術博物院副院長黎麗娜介紹,此次展覽已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
此次展出的部分書畫展品原計劃從深圳申報進口,7月正式開展。由于疫情影響導致展覽延遲,展品入境后只能先在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中暫存,每天都產生一定的倉儲管理費用,且由于書畫展品對恒溫、恒濕環境要求高,展覽方一直希望能夠盡快將展品運至博物館保管。
廣州會展中心海關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聯系廣州藝術博物院,及時了解展品進境動態及通關的需求和難點,組織業務骨干針對性地研究相應通關政策,“量身訂制”通關監管方案,開啟從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直通廣州藝術博物院的進口文化展品通關“快車道”。
日前,企業通過 “互聯網+海關”平臺上的“互聯網+會展e通”系統“線上”申報進口50件(套)書畫展品,廣州會展中心海關第一時間在線審核放行。第二天,這批總貨值約460萬元人民幣的進口書畫展品就由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安全運送至廣州藝術博物院。
疫情發生以來,廣州會展中心海關充分依托“互聯網+會展e通”系統實現進口展品業務全程在線辦理,企業申報手續全部遷移到“線上”,減少企業往返奔波,節約企業時間和人力成本。同時設立進口文化展品專用報關“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預約報關、上門查驗、24小時在線通關等保障措施,今年以來共監管絲綢布匹、絲綢飾品、陶器、紡織品、金屬飾品、書畫等文化展品250余件(套),貨值超6000萬元人民幣,有力支持了粵港澳大灣區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傳播。(關悅/文)
河北衡水籌建海關海關查發進口廢塑料問題企業236家南京首批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模式貨物獲驗放郵運快件怎么報關上海浦東機場海關一次查獲海洛因近千克全力守好空港國門 全情服務包機撤僑——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海關保障首批阿富汗撤僑順利出境長三角海關保通保暢機制保障江蘇企業復工復產塔克什肯口岸首批進口馬匹快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