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激發了基層海關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謀事干事的信心。青島海關所屬萊州海關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相結合,強化責任擔當,根據轄區實際精準施策,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力促食品農產品拓展海外市場,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立足當地民情,推動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是萊州海關人的不懈追求。
山東萊州市有水產養殖大棚700多個,是我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地,石鰈魚等活體水生動物出口頗具特色,對通關時效要求較高。萊州海關采取過程監管、申報前檢疫、即報即放等便利快捷的通關模式,實現通關零待時。首次完成出口活體扇貝的萊州市仁通水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姜順平說:“海關加班驗放,及時解決出口通關難題,扇貝順利交付客戶,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大姜和蘋果種植是萊州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萊州海關成立工作專班深入調研,制定針對性措施,幫助出口企業建立“公司+基地+標準化”的管理模式,健全從種植、加工、包裝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同時,海關對傳統特色農產品出口原產地證書申報等業務開辟綠色通道,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差異化查驗。今年以來,萊州當地農戶共出口特色農產品貨值1296萬美元,同比增長8.4%。
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如何穩定產品質量、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萊州海關人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對注冊出境水果果園和出境水果包裝廠,萊州海關實施質量安全體系和防疫體系運行情況日常監管,指導企業在種植加工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控制使用農用化學品和進行有害生物監測與防治,從源頭把控出口水果質量安全,多家企業已將萊州蘋果銷往多個國際高端消費市場。
在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方面,萊州海關組織業務骨干加強對國際市場法規政策研究,培育食圣釀造和大家樂等信譽好、實力強的出口企業,幫助完善安全衛生控制體系,不斷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增加自主品牌產品品種數量。
今年以來,“食圣”品牌調味品出口3018噸,同比增長116%,產品出口31個國家和地區;“大家樂”品牌繼湯圓、煎餃成功出口國際市場后,又一傳統食品粽子走出國門,受到國外市場青睞。
找準產業路子,才能增強內生動力。有效利用區位、資源優勢,大力支持特色、綠色、高效農業發展,萊州海關人開展了有益探索。
為實現“發展互促、關地共贏”,萊州海關與萊州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擴大特色食品農產品出口、促進農民增收列為重要工作內容,并把目光對準新產業發展,精準培育,讓農民嘗甜頭、有奔頭。
辣椒原本不是萊州市的主要種植農產品,大多由農戶分散少量種植。山東韓龍進出口有限公司調查發現,萊州的地理環境適宜辣椒生長,經嘗試種植后產量可觀,加工出口用于制作泡菜和辣醬,深受國外市場歡迎,遂于今年年初向海關提出擴大種植面積的申請。
萊州海關高效開展審核備案和實地考核,批準其在6個鎮街進行擴種,并從選種、防病蟲害、用藥、加工到出口全程持續跟進。金秋時節,一筐筐火紅的辣椒被采摘、裝運至加工車間,隨后出口國際市場,為農民創收。據了解,這家公司接下來還將與農戶合作,充分利用辣椒收獲后的空窗期輪作種植洋蔥,借助海關惠企助農政策繼續拓展出口空間。(袁希雷、賈秀平/文)
天津新港海關截獲48900個侵權兒童背包上海進口啤酒的清關資料海關高效服務助“瓷都”魅力在大洋彼岸綻放煙臺“齊魯號”歐亞班列今年開行突破100列大連海關全力筑牢空港抗“疫”第一道防線提前申報、運抵驗放模式令蘇州園區企業通關再提速向大數據要效率 南京海關“快件智能化管理系統”上線運行葡萄爭“鮮”出口串起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