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廣州港錨地,裝載著6萬噸煤炭的“臺茂”輪緩緩靠泊錨位。黃埔海關所屬黃埔老港海關兩名關員早已抵達錨地等候。輪船靠穩后,他們背著檢測儀器,攀著十米高的舷梯登上甲板,與船長核對船舶、貨物單證信息后,開始對貨物逐艙進行查驗。
海關查驗完,這批貨物在錨地對全船貨物過駁,由駁船沿西江水系運往廣西翅冀鋼鐵有限公司企業碼頭。
據悉,黃埔老港海關自2023年6月起創新試點“錨地直提”順勢監管模式。隨著“臺茂”輪抵達并完成裝卸,黃埔老港海關“錨地直提”模式運行逾半年,監管貨物總量突破100萬噸。
“我們廠生產所需的煤炭部分需要進口,鐵礦全部依賴進口。今年投產以來,受物流影響,原材料緊張。黃埔老港海關得知我們的困難后,主動上門走訪,了解生產經營情況,制定個性化幫扶政策,提供多元化組合通關方案。”廣西翅冀鋼鐵有限公司原料采購部負責人王狀說,“得益于‘錨地直提’,我們近期進口的4批次22.6萬噸鐵礦如期到廠,節省了物流成本,最關鍵的是產業鏈供應鏈穩了,企業產能得到有效保障。”
王狀提到的“錨地直提”,是黃埔老港海關將海關監管要求順勢嵌入物流鏈創新的監管模式,相當于為企業打造了“海上散貨碼頭”。針對能源、戰略性礦產資源等大宗散貨進境物流時效低、貨物裝卸損耗大等難題,該關發揮廣州港錨地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江海聯運關鍵節點的區位優勢,允許貨物在港區錨地驗放后直接提離至目的地企業,縮減船舶靠港時間和貨物裝卸次數,節省了企業時間和經濟成本。
與廣西翅冀鋼鐵有限公司類似,多家需要大量能源資源供應的大型生產型企業也因此受惠。廣東中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試點期間以“錨地直提”模式進口了6批次煤炭,節約了包括物流成本在內的綜合費用超1000萬元。廣東英龍海螺物流有限公司試點期間進口8批次煤炭貨物,節約了包括海輪滯期費、港口費在內的綜合物流費用近900萬元。
試點以來,新模式吸引終端用戶企業7家,為廣州港帶來貨物吞吐量236.6萬噸,其中直提貨物吞吐量104萬噸,進口貨物總值約17億人民幣,幫助企業節約綜合物流成本超4000萬元。
黃埔老港海關還通過錨地智慧化監管設備及大數據運用,建設“數據+應用+設施”的智慧水運口岸,為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供全方位支持。
“我關將著力提高監管效率和服務水平,持續深入優化錨地監管措施,推動能源資源等大宗商品進出口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為企業降成本、提效率、增動能。”黃埔老港海關副關長董博說。(濮宣/文)
“深圳蛇口-南海北村”航線開通 “大灣區組合港”拓點再增量含瀕危物種的樂器出口退稅率為零不可轉讓的海運單細節詳解助企紓困 舟山海關一站式監管服務 助力修船企業拓展訂單提升港口服務質量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秦皇島海關推動第二批主題教育深入開展進口化妝品原料怎么辦理清關手續閱讀 因愛心而溫暖——記全國海關最美志愿者郭學鈞蛇口海關查獲侵權耳機等7.8萬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