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11時,廣州港大碼頭監管點,天氣晴,氣溫36攝氏度,廣州市速報物流有限公司的報關員小陳坐在有著空調的辦公室里“玩手機”,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是小陳所在公司代理的一票需要查驗貨物的全流程反饋信息。
小陳說“以前,知道貨物要被查驗了,我們要去前臺報驗,還要等吊柜、實施查驗、辦理后續手續等,這種天氣,光來回碼頭和現場,一天都要汗濕好幾身。現在好了,‘互聯網+查驗’讓我們足不出戶,吹著空調就能把事給辦了,速度和流程又快又透明,必須給海關一個個大大的‘贊’。”
小陳說的“互聯網+查驗”是黃埔海關按照國務院和海關總署“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海關”的內涵要求,在老港海關先行先試的“互聯網+”推廣。為進一步加快口岸型功能化海關建設,在監管業務深化改革的基礎上,黃埔海關加大對查驗工作“雙隨機一公開”要求的挖掘力度,研發了“互聯網+查驗”模塊,以有效地整合、規范查驗作業流程,公開查驗信息,讓企業、碼頭、查驗關員實現“串聯”,整個查驗過程“陽光化”,讓企業隨時了解查驗進程,同時也有效監督了海關關員查驗作業,防控了風險。
“’互聯網+查驗’系統的應用,是讓進出口企業在網上接收到海關的查驗通知后,通過互聯網門戶網站進行網上報驗或者提前預約”。老港海關關長彭也澎說,“系統收到報驗信息后按照報驗的先后順序自動向監管場所發送相應的吊柜指令和查驗要求。監管場所根據指令完成吊柜操作后通過系統發送吊柜成功指令,海關和企業收到指令后前往查驗場進行查驗。從此企業無需為了查驗前的準備工作在海關、監管場所之間來回等待和辦理各種手續,所有步驟都在網上進行,所有信息都利用“互聯網+”進行實時交互。而貨物在查驗各環節的狀態和最終的查驗結果也通過互聯網和微信公眾號向企業進行實時推送,大大縮短了企業的通關時間,有效提高了查驗工作的透明度和有序性”。
廣州港黃埔分公司李副總說,黃埔海關的“互聯網+海關”服務,建立了海關-碼頭-報關企業信息的實時溝通及聯系配合機制,廣州港大碼頭監管點的查驗準備時間也大幅縮短,進出口貨物查驗準備時間降幅分別達到39.5%和45.2%。老港海關全面推廣應用“互聯網+查驗”以來,進口海關通關時間由原先的52.53小時縮短到29.14小時;出口海關通關時間由4.23小時縮短為2.85小時。通關時效的提升,同時為碼頭企業帶來效益的增長,僅開始實施“互聯網+查驗”試點當月,廣州港黃埔分公司外貿進出口貨物總量環比上升3%。
空運基礎知識之班機運輸拱北海關為外籍油輪“船邊監管”企業主動披露問題可酌情減罰山里的孩子看大海 青島海關伸援手外貿進出口趨向平衡無錫海關保障飼料添加劑進口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上海海關緝私罰沒文物首展亮相連云港海關為4000頭進口奶牛快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