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11時,“中山港(國際貨柜碼頭)——深圳鹽田港”大灣區組合港航線正式開通。經拱北海關所屬中山港海關驗放,一批“中山制造”電器辦結通關手續后裝上駁舶,將從中山港國際貨柜碼頭啟用,運往深圳鹽田港,隨后直接搭乘國際貨輪出口海外市場。這已是今年來中山與深圳兩地口岸之間開通的第4條組合港航線。
組合港模式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優化資源配置,將深圳鹽田港等航線資源豐富的國際大港與中山港等貨源充足的內河港口組合為一個整體,港口共享港區代碼,兩地海關監管互認,原本需要在2個港口間分別辦理轉關手續的進出口貨物實現“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運用組合港模式出口的貨物全程只需要辦理一次通關手續,業務環節減少了,物流時間能縮短2-3天,便利我們更加精準地制定出口計劃。”中山市華暉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中山港分公司陳超明說。
據中山港國際貨柜碼頭總經理蔡奕波介紹,中山港國際貨柜碼頭中轉至深圳碼頭換裝大船出口的貨物約占到碼頭出口總量的3成,組合港模式將為小家電、燈具、先進裝備等一大批“中山制造”暢順出口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保障。
近年來,中山港海關全力服務深中交通一體化發展戰略,推動組合港項目拓點增量,支持轄區5個碼頭與深圳鹽田港、蛇口港開通7條組合港航線,監管吞吐量超2萬標箱,為促進深中港口融合發展,提升中山港口競爭力和口岸物流便利化水平持續貢獻海關力量。(施寬/文)
追尋雷鋒的腳步禮炮噴花筒是危險貨物許大純在呼和浩特海關調研深圳海關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運行順暢三峽陽菊香飄海外進口舊設備夾帶CRT顯示器難逃“法眼”信用證哪些錯誤不用修改詳解警惕船舶裝載不當現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