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31日,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通過驗收正式運行,截至目前已滿一周年。一年來,青島海關發揮綜合保稅區的保稅、免稅等政策優勢,引導區內企業開展保稅制造、保稅物流、跨境電商等業務,建設外向型重點項目聚集區。一年來,在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對外貿易從無到有,33家企業陸續落地,一線進出境貨值28億元,創造就業崗位300余個,已成為高端制造聚集地、對外開放新平臺。
空客直升機(青島)有限公司擁有歐洲以外首條h135直升機總裝線,是首家入駐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的企業。
“如何完成區內外企業身份的轉變,確保傳統的進出口業務向綜合保稅區業務順利過渡,成為擺在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題。”回想起企業入駐綜合保稅區之處時的情形,公司關務經理王晶說。
青島海關所屬即墨海關結合企業實際提前梳理業務流程,制定監管方案,為企業辦理提前適用政策業務。“我們享受到了綜合保稅區內保稅制造的優惠政策,能夠一站式滿足物流、制造、交付全鏈條‘境內關外’的需求,減少約3000萬元的保證金資金壓力,通關便利化程度也有了大幅提高。”王晶表示,自入駐綜合保稅區以來,公司已交付h135直升機5架,廣泛應用于醫療急救、警務巡邏等領域。
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位于青島通航產業核心區,是山東省首家以通用航空為主特色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為擦亮這塊“金字招牌”,青島海關積極學習借鑒國內綜合保稅區成功經驗,提出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建議,指導管委會高標準做好綜合保稅區產業規劃,充分發揮綜合保稅區在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讓直升機在對外開放新高地上順利“起飛”。
凌晨1:15,在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主卡口,一輛運輸集裝箱貨物的卡車正緩緩駛入1號通道。十幾秒后,伴隨著卡口提示音,通道欄桿抬起,滿載貨物的運輸車輛順利通過。得益于海關推行的“無接觸”驗放,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中享受到通關便利。
“卡口系統能夠自動采集車輛信息、自動放行入出區單證,我們只需要輕點鼠標完成報關和車輛備案,就可以順利通過卡口,還不用增加任何成本。”青島科沃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邵娜說。今年以來,企業已經發運貨物3萬余噸,順利過卡1000多車次。
對于加工倉儲類企業來說,效率即效益,即墨海關深入推進智慧監管、智能邊境、智享聯通“三智”建設,利用光學車牌識別系統等卡口智能化設備,打造無感式監管模式,實現卡口24小時“無接觸”自動核放,可為區內企業節省物流成本100余萬元。同時,配合遠程視頻巡查、大數據預警分析、強化稽核查等新型監管模式,海關不斷規范區內企業日常經營,引導進出口業務良性發展。
受疫情影響,企業在日常生產方面遭遇不少困難,即墨海關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持續深化綜保區“四自一簡”改革,通過“遠程溝通”和“網上報送”等便民方式,取消企業現場遞單、海關紙質審批等環節,支持企業自主備案、通關全程無紙化,實現高效監管通關,企業足不出戶便可順利辦結保稅業務。目前已有7家區內企業適用上述優惠政策,通關便利化紅利全面鋪開。
站在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橫一路上往北望去,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映入眼簾,三座大型物流倉庫正在拔地而起,將為綜合保稅區發展注入新活力。
為確保倉庫高標準建成運營,即墨海關派出業務專家,聯合管委會規劃保稅物流總體設計,制定區域功能布局、網絡改造、視頻監控部署等方案。
“倉庫落成以后,將吸引倉儲物流、跨境電商、報關服務等多種業態入駐,海關和我們建立了聯系配合機制,對擬入區項目進行調研分析,量身定制監管服務方案,支持企業用足用好監管政策。”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趙繼鵬說。
綜合保稅區是國內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青島海關精準對接保稅制造、保稅物流項目,就一般納稅人試點、保稅維修檢測、跨境電商等政策開展宣講和答疑,引導區域產業多元發展,推動綜合保稅區創新業務拓展,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通過海關政策宣講,我們了解到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出口海外倉等多種實用政策,在這些政策紅利加持下,我們有信心將今年的跨境商品進出口量再翻一番。”青島億冠宏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張科學說。(王琳、孟凱、朱光冬/文)
廣州海關查獲違規攜帶河馬牙制品入境案寧波舟山港口進口報關_舟山港報關公司硬脂酸出口越南海運代理中哈農產品“綠色通道”開通兩月運行平穩進口變壓器清關要多久能拿到_專業清關公司進口報關代理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守護“碧海藍天”第一線再生鋼鐵材料進口清關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