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6.5萬噸巴西進口大豆正在碼頭卸載,南京海關所屬連云港海關駐港區辦事處監管一科辦公室內,海關關員正在實時監控該批大豆的卸載情況。
“我們和技術部門共同設計研發了大宗散裝糧食料斗秤遠程數據采集系統,卸載的數據會實時反饋,并體現在電子屏幕上。”連云港海關駐港區辦事處監管一科科長劉進濤介紹,“這個系統可以將重量檢驗監管融入卸船過程中,貨物在‘無感’監管下快速通關。”
為助力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保障大宗商品快速通關,連云港海關積極強化監管方法和技術手段創新,探索推行“無感化”檢驗監管模式,通過開發應用各類網絡化、智能化設施平臺,將現場檢驗監管流程融入貨物裝卸、儲運過程中,實現現場監管與貨物流轉同步進行,在有效壓縮貨物滯港時間的同時提升了企業通關體驗。
通過智能閘口平臺,貨物在通閘的同時即可完成重量數據的自動采集、自動傳輸和智能處理,卸船、提箱、稱重、研判、放行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目前連云港口岸已經實現了90%以上用集裝箱裝運的大宗礦產品重量檢驗“無感化”。通過無人機、智能船和碼頭視頻監控系統,海關對貨物抵港、裝卸、儲運及檢驗流程可實施遠程實時監控,實現檢驗流程的快速實施和監管現場的最小人工干預,有效提升檢驗監管質量和效率,繼而推動大宗商品港內流轉過程監管的“無感化”。
據統計,今年1至4月,累計有98萬余噸進口大宗商品在連云港口岸實現“無感通關”。(王洋/文)
拱北海關:飛機材料進口驗放“保低溫”滿洲里海關在郵件寄遞渠道查獲大量侵犯知識產權商標木炭進口廣州專業清關公司代理服務流程怎么辨別產地證的真假空運的危機與契機(二)烏魯木齊海關熱情服務 中亞病人還心愿海關總署允許多國20家境外水產品企業恢復對華出口泉州海關截獲海星干制品逾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