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剛經海關放行登上班列,相關信息就已經通過數據交換系統傳送到了波蘭海關,中國海關查驗過的貨物,波蘭海關原則上不予查驗,這趟旅程綿延1.2萬多公里的班列能夠快速地實現中歐海關數據交換、監管互認,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魯澎說。
3月2日,一列滿載38個標箱、貨值3124.6萬元人民幣的中歐(廈門)班列從廈門海滄貨運站出發,前往波蘭羅茲,中歐“安智貿”首條鐵路專列正式啟動。作為全國首條加入中歐“安智貿”項目的鐵路航線,自2016年12月21日試運行以來出口貨值已超千萬美元,截至目前,累計發運“安智貿”項下出口集裝箱131個,總貨值1699.65萬美元,主要貨物為“安智貿”試點企業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出口波蘭的液晶顯示面板等。
如今,中歐(廈門)班列正在為福建及周邊地區企業、乃至臺灣及東南亞地區搭建起一條歐洲貿易的綠色通道,廈門正在成為“一帶一路”經濟帶上重要的海陸交通樞紐。
智能“護航” 建立安全便利國際運輸鏈
“安智貿”項目全稱“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英文簡稱“sstl”),是全球第一個全面實施世界海關組織《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的國際合作項目,通過中、歐海關以及海關與企業間合作,實現對集裝箱及箱內貨物的全程監控,建立安全、便利、智能化的國際貿易運輸鏈。
“安智貿項目此前更多應用于海運領域,目前已覆蓋中歐10國的25個港口,此次伴隨著中歐(廈門)班列的加入,正式成為該項目從海運向鐵路航線延伸的里程碑。”廈門海關通關監管處科長南智慧說。
能夠參與該項目的企業也有一定的門檻,須具有穩定的對歐進出口業務和相對固定的歐方貿易伙伴,原則上應為經中方海關認定的高級認證企業。經任意一國海關提名,并由對方海關確認后,企業便可參與該項目。
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正是作為該項目試點企業獲得了國際認可。“能夠加入安智貿項目,是對企業信譽的充分認可。如今貨物不僅在廈門通關加速,在歐洲的通關效率也提高了。”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魯澎說。
據廈門海關介紹,成功加入后企業將在中、歐海關獲得三大便利:監管互認,出口國對貨物實施查驗的、進口國原則上不再實施查驗,節省了企業通關成本,提高了物流全鏈條通關時效;優先通關,有安智貿標識的貨物可優先辦理海關手續,便捷企業通關;降低由恐怖主義事件引發的全球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并且一旦恐怖事件發生,能幫助企業貿易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并給參與企業一定的經濟優勢。
線路升溫 鐵路運輸首次成廈門第二大出口運輸方式
在位于海滄的中歐(廈門)班列轉關中心,集裝箱林立,拖車、叉車、吊車忙碌地穿梭其間完成貨物裝卸。作為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條中歐班列,班列正在搭建起一條廈門連接國際的物流大通道。
自2015年8月份運營以來,班列受到市場青睞,截至2017年3月1日,累計發運116列,共3066大柜(6132標箱),貨值16.8922億元人民幣。正是得益于班列的迅猛發展,2016年廈門對波蘭的鐵路運輸出口貨值增加了10倍,鐵路運輸首次超過空運成為廈門第二大出口運輸方式。
從集裝箱攬貨、物流運輸、出口拼箱、通關報檢、加裝關鎖、吊裝上車直到班列的順利“遠征”,一個個看似簡單的步驟,背后是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統籌協調,分工協作。
一年半的時間里,中歐(廈門)班列從2015年的一周一班,加運到每周二班乃至三班;2016年初,中歐(廈門)開展“私人定制”服務,“冠捷專列”從廈門直達波蘭工廠;4月,班列通過海鐵聯運延伸至臺灣地區,推進與東盟國家物流對接,將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10月,廈門作為樞紐節點列入國家《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獲海關總署支持已籌劃建設多式聯運監管中心;開通德國紐倫堡和荷蘭蒂爾堡2個新的終點站;12月,廈門被列入“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成為中歐安智貿計劃的首條鐵路線試點。
廈門海關協調沿線口岸海關采取便捷轉關模式,為班列提供“一次報關、一次查驗、全線放行”的便利通關舉措;充分發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優勢,精簡企業申報與查驗手續;針對性地推出“拆拼箱”業務,滿足中小企業小批量、多批次進出口的個性需求。
“隨著俄羅斯莫斯科線路測試結束,在原有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的基礎上,將于今年新開通直達金磚國家——俄羅斯莫斯科的線路。”中歐(廈門)班列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邢屹信心滿滿,今年班列計劃發運90列、4000大柜(8000標箱),預計貨值將突破40億元。
(鄭伯堅/文)
減免稅快速審核+ERP聯網讓企業享惠再提速海關支持上海自貿區文化貿易產業發展大連郵局海關查獲植物種子1700余克葡萄酒、紅酒進口報關詳細流程長沙海關保障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順利舉行臺灣化妝品廣州進口清關案例總結走進青島海關實驗室武昌海關推動特殊監管區域“兩步申報”跑出通關“新速度”